个人成长
🗒️北大学习力,告别低效努力,升级大脑聪明十倍
00 分钟
2023-9-5
2023-9-12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一、计划制定:运用任务管理工具,制定详细可执行的计划

  1. 为什么你不能完成计划?
    1. 决策疲劳
      每一个决策都会消耗你的精力,所以精力更充沛的早上往往比晚上更容易做出决定。
      当精力不足的时候,我们会决策逃避,不会去做任何有难度、有挑战、真正有价值的事情,而是去做最简单最容易做的事情。【比如现在的晚上,我真的学不动,更容易放纵自己,打游戏,刷剧,刷视屏等等,能否可以考虑让自己回家后就把手机,放到某个地方去,让自己安静下来,去读读书,学学简单的东西,休息休息睡觉。】 平时也要注意休息,养精蓄锐。
  1. 如何安排任务呢?
    1. 指定时间场景
      1. 对于不重要的任务,要在头一天晚上你就指定完成的时间和完成的场景,比如何时回复邮件,阅读新闻推送,养成在碎片化时间完成规律性任务的习惯,这样能为每天多挤出一个半小时的时间。
      2. 设定任务要有完成时间和场景
    2. 重要的任务要化繁为简
      1. 每天3个大任务,2个小任务,每个大任务1-2小时,小任务30分钟左右(每个人集中精力就这么长)
      2. 3+2难以实现,可以考虑135 ,1个大任务,3个中任务,2个小任务。
    3. 让任务更有执行性
      1. notion image

二、精力管理:专注力比时间更重要

  1. 时间的价值
    1. 时间的价值,最关键的地方不是你现在能创建的即时价值,而是你未来能创造的价值的折现。
    2. 如果你坚信自己的能力会有增长,面临的机遇会变得越来越多,在行业内会积攒更多的经验,那你绝不能以现在自己能得到的即时回报作为时间价值的衡量。
    3.  
  1. 跃进式增长
    1. 时间真正的价值,是在于未来数百倍的价值增长,这才是时间管理的核心
    2. 用你所有可能用的时间资源,实现跃进式增长。
    3. 我们所能创造的价值的提升,往往不是连续的,而是跳跃性的。我们的成长总是遵循这样一个过程:缓慢积累-突然上一个台阶-缓慢积累-再上一个台阶的路径,这些关键的上升就是跃进式的增长。
    4. 在一段时间内,抓住一个点,设置成为核心目标,然后充分爆破,这就是专注!
    5. 如何实现跃进式的增长
      1. 第一步,专注于长远目标
        想要实现跃进式增长,你必须对时间做长期规划-不是一天、一周,而是一年甚至两三年的规划。
        不要把时间浪费在价值低于你预期“时薪”的事情上。
        第二步,为杂乱任务排出优先级
        “四象限工作法”,将任务都从两个维度划分:是否紧急和是否重要。进而将任务分为四大类:紧急且重要的任务,紧急不重要的任务,重要不紧急的任务,不重要不紧急的任务。
        调动你的专注力,将哪些真正重要的任务的优先级调在前面,这样的时间管理才是有效的。
 

三、效率升级:用好todo-list 和番茄工作法

  1. 培养时间的敏感度
    1. 自己每天有多少时间在集中精力工作完成任务?
    2. 可用的碎片化时间有多少?
    3. 每天什么时候精力比较旺盛?
    4. 时间记录法
      1. 详细的记录完成每项任务时所花费的时间,让你更了解自己,更精确的感知时间。
  1. todo-list
    1. 每天列出一件令你有成就感的任务,把他作为每天当中最重要的事
      每天都找到一件自己觉得很满足很有意义的事情
      你将能够从中汲取心理能量,并且收获更多的能量。
      留出过渡时间,列出备用任务
      60%的时间做有计划的任务
      20%的时间做突然的任务
      20%时间做备用的任务
       
       
      把todo-list 当作自己的回顾日志
      自己今天完成了哪些任务?回顾任务,加深音响
      有哪些未完成的计划和任务?应该如何调整呢?
      有哪些事情是更值得做的,但是却被放弃了?应该如何调整呢?
       
  1. 番茄工作法
    1. 最简单常用的时间管理方法:定一个25分钟番茄时间,然后开始做任务;到了时间,短暂休息2-5分钟,然后继续下一个番茄时间,以此类推;每完成4-5个番茄时间,可以有一个更长的休息。
    2. 他的核心规则是设定单位时间,以单位时间安排任务,提高对时间的敏感度
    3. 25分钟是一个很小的时间单位,很多工作都可以拆成多个小任务,多个番茄去完成。
    4. 25分钟的时间长度并不适用于所有任务:有些任务可能在15分钟就会对他厌倦,也有可能在完成另外一些任务的时候却可以坚持一个小时不用休息。可以适当变动番茄工作法的时间长度。
    5. 要先确定自己在各种不同的任务上的专注时间有多长, 才能合理运用番茄工作法。
    6. 番茄工作法适用于容易拆分且有明确目标和界定的任务,对于那些倾向于创造性的工作不适用
    7.  
       

四、记忆法则(上):联想建造记忆宫殿

  1. 大脑如何形成记忆
    1. 当大脑收到持久的刺激,用来形成记忆的大脑皮层海马区就会做出反应
      当大脑收到刺激时,会主动调取长期记忆,海马区就会自动筛选该信息指令,存储该信息指令的区域就会被连通,进而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导。
  1. 记忆方法的核心
    1. 基于已有知识:知识不要凭空的往脑子里面塞,而是要基于你已经知道的知识,从已有的知识出发,你能够迅速将一个没见过的知识点简化。
      让大脑形成冲击
      • 构建图像:名词→图片 多个名词→ 动态场景
      • 构建案例:将抽象的知识转换成具体的例子。
  1. 记忆宫殿
    1. 在头脑中先回忆一个你十分熟悉的场景,可以是你的家、工作地点、一条路,这个场景就是你的“宫殿”。之后把你需要记忆的内容,和场景里的具体物品相联系,通过复现脑海中场景里的各种物品和那些关联,达到记忆的目的。
      当你在记忆时,只有在脑海中构建起了鲜活的图像或者案例,你的记忆才是真正高效的。
  1. 延伸学习
    1. 《考试脑科学:脑科学中的高效记忆法(图灵图书)》

五、记忆法则(下):记忆链条+知识图谱

  1. 知识链条
    1. 不要单纯的死记知识点,要学会运用知识点,知识不要让它很零散、成为孤岛,要有逻辑化。
      例如:
      notion image
      学习的时候要多问几个问题:
      • 这个知识点和我学过的什么是有关系的,或者类似的?
      • 从这里我能推到什么?
      • 这个知识能帮我做什么?
  1. 知识地图
    1. 按照知识进行分类
      1. 你可以把大脑想成是你的虚拟图书馆,而你记忆的过程就是向这间图书馆里存放更多的书籍。而将知识进行分类,就相当于给每本书准备一个索引号,这样你才能够在未来更方面地检索到这本书。
    2. 用关键词进行记忆
      1. 当你觉得你了解了一个理论时,试着问自己:在这一点上,能不能举出一个实例?然后在笔记中不仅简略陈述书中的理论,而且把这个实例详加阐明。这样你记忆内容本身,就变成了你的思考。
        关键部分、重点知识、简述、形成知识框架
    3. 不要太信任你的机械记忆
      1. 无论你怎样相信自己的记忆,仍然要保证有一个基本的电子索引,当你遗忘的时候可以直接找对书籍,找到要点,毕竟电子容器的记忆比我们的大脑记忆要可靠得多。
        要定期回顾,艾宾浩斯记忆曲线
       

六、快速学习:3招精准发力,迅速达成学习目标

  1. 先“清晰“定位问题,然后精准发力。学会拆分复杂的问题,重新定义问题。
  1. 方法
    1. 新手思维法
      解决的问题:
      • “知识”的诅咒、赢者诅咒;
      • 过于自信;
      • 太相信自己的第一直觉;
      • 经验的误导;
      解决方法:
      • 把自己当做新手来思考问题
      • 抛开脑海中已经有过的知识,把问题都从它最初的形态开始思考
      • 设想你从来不了解你现在处理的事务
       
      排除思维法
      【逆向思维法】
      需要哪些内容 = 排除(不需要哪些内容)
      “研究”思维法
      保持对新食物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有意识的锻炼自己的研究思维
  1. 任务流程化
    1. 在完成了任务之后,我们就真正做完了一件事嘛?
      举一反三推广,其实就是流程化的行为模式;条件反射式的采取行动。
      流程化分三步:
      列出你最近要做的事情,并且把它拆分完成
      这个问题的拆分方法与你处理类似问题的原则进行关联
      总结出适用这一类问题的行动方案,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
  1. 调用过去的经验
 

七、目标管理:做好阶段性的规划,避免浅尝辄止

对于长期的任务,任务完成可能需要几个月甚至于半年等。
  1. 切分任务
    1. 了解你的任务,明白你要做什么
    2. 规划时间,把时间分配到每一项具体的任务;3+2原则:每天安排3个大任务,两个小任务
    3. 认识任务,做阶段性安排,避免因为目标不明确出现迷茫
  1. 长远的精神激励
    1. 在大脑中搜索并确认自己最在乎的人、最在乎的事或是 最在乎的梦想;
    2. 把它们和你目前正在做的事联系起来
    3. 反复重新确认信念,获得强大的精神激励
  1. 长期快感补偿机制
    1. 人的快感需要长时间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2. 当遭遇挫败导致快感缺乏的时候,我们渴望以一种更快捷、更便利的方式来获得快感【这种补偿是恶心、无用的】
    3. 例子: 任务没完成-—玩游戏逃避—-任务更加完不成—-炒鱿鱼—— 沮丧——新的逃避
    4. 正确的补偿机制,平时需要培养建立的机制
      1. 外力:朋友或者家人一一重要的情感资源
      2. 习惯:培养兴趣爱好--习惯正确分解负面情绪的方式

八、自我激励:将学习变成闯关游戏,在升级打怪中保持热情

人生是一场游戏,优秀的游戏要成就感和挑战均衡。
  1. 容错机制
    1. 承认挫败
      1. 无论我们多么优秀,都有可能面对失败,当失败一旦出现,最重要的应该是自我反省,然后纠正偏移的路线。
      2. 每个周末都留一段时间,思考最近这一周的生活是否存在变化:无论是身体状况, 还是人际关系,亦或是职业发展。
      3. 状况欠佳→降低预期→激励自己→不必自责→找出原因
      4. 任务毫无挑战:“自己什么都没有学到“→警惕任务难度→调整任务
      5. 固定的反思时间
    2. 缓冲地带
      1. 时间管理过于死板
      2. 强迫感→焦虑
      3. 时间管理的本质是帮助我们抗衡内心那个容易被繁杂事务牵引的自我而已
      4. 容纳糟糕可能性的空间
      5. 建议
        1. 每天的任务以6:2:2左右的比例分开:
        2. 六成时间是用于计划的任务
        3. 两成时间是用于临时出现的任务
        4. 两成时间是用于备用任务
  1. 激励机制
    1. 外在:有效奖惩
      1. 用类似对小孩子的奖惩措施来对待自己
      2. 容易“偷糖吃"自己本身也是“监护人”
      3. 在社交媒体上公开自己的目标
        1. 如果这个目标你有大概率能成功,那你就不要说出来
        2. 如果你认为你只有小概率能成功,那请你将你的目标公开
      4. 找到一位在意志力方面比你坚定的朋友,在他的监督下完成 “对赌”协议
    2. 内在:好奇驱动
      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 只有当你对一件事产生兴趣时,你感受到的激励才是最大的
        1. 接触到新奇事务→神秘感或新鲜感→ 这个东西蛮有意思的或”好有趣“的信号激发好奇心→ 尝试更深入的去了解他;多想一层多挖掘一层
      3. 心里默默告诉自己,做任何事情,就算是很简单的事情,也多问一下背后的原理。
      4. 在大量的碎片化时间中,如果你无事可做,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好奇心,来增长自心里默默告诉自己,做任何事情,就算是很简单的事情,也多问一下背后的原理。己的见识:尽管这样的知识不一定会马上用得着,但是日积月累,你就会发现你的眼界变得开阔许多。

九、碎片学习:如何利用好零碎时间有效学习

  1. 完成简单的工作
    1. 做并不需要太多精力就能完成的工作
    2. 从专注力要求较低但又必做的事项中挑一件完成
      1. 比如回复邮件、整理文档。
  1. 利用场景,延长避短
    1. 任务安排和场景结合起来,避免场景劣势
      1. 在地铁上,人来人往、太嘈杂哦,看不进书,听会不会是一种更好的方式
    2. 运用这个场合的优势
  1. 多做回忆和整合的动作
    1. 在精力碎片化的时候,做些与回忆和整合相关的任务会是不错的选择
      1. 睡觉之前
      2. 早上等公交车10分钟
      3. 等早点的5分钟等
    2. 吾日三省吾身
      1. 总结:24小时我做了什么
      2. 思考:有哪些关键的事项是值得注意的嘛
      3. 复盘和优化:我都用了什么方案分?我都学到了什么?有什么办法可以做的更加好么
  1. 任务被打断的应对规则
    1. 完整的时间因为被突发事情打断而变得碎片化
    2. 要养成使用书签和收藏夹的习惯
      1. 记录零碎的事情,防止被打断
      2. 过滤掉大量其实并不需要你浪费时间在上面的琐事
      3. 正确的使用收藏:将无用的内容放入到收藏中,过滤掉这些无用的信息
      4. 预留有20%的时间,统一的处理那些本来会打断我当天计划的所谓”意外“

十、高效学习:利用业余时间、建立自己的知识库

  1. 读书入门
    1. 挑对学习的材料,从入门到深入
    2. 具有概论、导论或原理性质的书
    3. coursera或网易公开课等网络学习平台
  1. 读书深入
    1. 字典型读书
      1. 手里拿着一个目录然后按照目录一本一本书地读下来
    2. 研究型读书(推荐使用)
      1. 不是以书目为导向的,而是以问题导向的,也就是需要在脑海中形成一个问题。
      2. 顺藤摸瓜:参考文献,豆瓣的豆列、书单功能,Google scholar
      3. 重要的不是结论和观点,而是分析的方法和逻辑
        1. 他是如何得到这一结论的?
        2. 他的分析方法特别在哪里?
        3. 他的分析存在哪些漏洞?
    3. 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1. 把学到的,零碎的知识串起来,形成体系
      2. 认真地做读书笔记,更重要的是,确保笔记的可检索性
      3. 关键词、标签、书名、页码、思考→资料库
    4. 回忆和整合
      1. 学习的关键在于能在适当的时候把这些知识一一取出
      2. 书评和学习回顾:读书笔记、博客、review……
      3. 应用型输出:运用最近学到的理论去解释它
      4. 综合型输出:你可以做什么样的实证研究,探索学科交叉领域

十一、学以致用

  1. 金字塔原理(建立体系)
    1. 读一本书到底想要学到什么?
    2. 作者是怎么样回答你的问题的?
    3. 这些问题还有没有可能再细分为更细小的问题呢?
    4. 以问题作为框架,像金字塔那样层层衍生,再用学到的内容一层层的搭建
    5. 方法论
      1. 先将问题条分缕析
      2. 按照“冲突-疑问-解决-反思”的思路盘丝剥茧
      3. 通过自下而上地寻找关联,逐层递进
      4. 找到那个最关键的金字塔尖——问题的核心
      5. 养成统领和发散的思维
      6. 既要能整体地看到问题,又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1. 费曼学习法(强化巩固,重构输出)
    1. 选择一个你想要弄明白的概念,写在空白的笔记本或者纸的最上面
    2. 尝试用一句话解释概念
    3. 当发现没办法解释的时候,回到书本上面去,或者咨询他人,重新解读概念
    4. 简化语言、或者学会用别的东西来类比。
  1. 思维导图(温故知新)
    1. 用思维导图来回顾已经学过的知识
    2. 阅读时,按照金字塔原理梳理,同时建立有逻辑的思维导图框架
    3. 思维导图应该非常简洁,提炼核心关键词,避免过多的细节案例
    4. 主动回顾,温故知新——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重新翻看

十二、摆脱定式思维,将知识融会贯通

  1. 重新定义问题
    1. 问题本身是否有效、合理?
    2. 分解原始问题,用自己的话表述问题;
    3. 自己的问题就是思考的角度和思路
  1. 拆掉假设和限制
    1. 这个假设有其他推论吗?
    2. 假设本身成立吗?
    3. 如果这个假设不成立,那应该是怎样的?
    4. 跳出思维给我们设下的限制,免去对那些没有价值的问题的思考
  1. 不要只关心结论
    1. 大脑倾向简单,拒绝复杂
    2. 大脑倾向结论拒绝改变,“党同伐异”
    3. 自己经历一遍推理过程,这样大脑才会更乐意接受

十三、优化成长路径

  1. 思辩(思考和辨析)
    1. 不要预设立场
      1. 深入思考:你想知道的究竟是什么?
      2. 设置预设:只看到一面,不思考其他可能性
      3. 拒绝预设:接受两方面的评价,拒绝片面(推荐养成)
    2. 自我反驳
      1. “还有没有什么其他的可能性呢?”
      2. 这个结论的因果是什么?
      3. 它可靠吗?
      4. 我能以别的观点来解释这个事情吗?
      5. 是否存在例外的情况?
      6. 例如
        1. “家长应该对孩子严厉”——是吗?
        2. 教育的好坏和严厉与否是否有关系?——非本质
        3. 对于别人斩钉截铁告诉你的结论更要保持足够的警惕,时常的自我反驳有益于辩证的看待问题
  1. 复盘(超越平庸的路径)
    1. 围棋术语,也称「复局J,是指对局结束后,通过复演该盘棋的记录,来检查对弈者的得失关键。
    2. 复盘:重复当时「走」的过程,并且重新思考为什么这么「走」,下一步应该如何设计,接下来的几步该怎么走。
    3. 操作
      1. 第一步,回顾目标,对比结果:在一项重大的决策中,做了哪些事?和开始的目标之间有什么不一样?
      2. 第二步,评估所做的事情和它的价值,哪一步是关键?
      3. 第三步,发掘规律,寻找共性:可以从中抽象出那些经验、规律?对其他任务会有帮助吗?
      4. 第四步,总结反思:还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下次再面临这类问题,应该如何优化?
      5. 复盘小技巧
        notion image
        复盘的优点
        防止我们在同一个地方犯错
        能够进行更有效的决策分配

十四、技能提升:书本之外的四个重要技能

  1. 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1. 优势
      1. 更容易理解事物的本质
      2. 更流畅地阐述这一观点
      3. 更容易比较分析不同领域的关键信息、融会贯通,建立起知识网络
    2. 培养
      1. 运用抽象的思维方式,联系不同领域的知识,抽象出共性
      2. 在读书中培养提炼关键信息的习惯
  1. 分清主次的能力(减少不必要消耗)
    1. 把任务进行量化的处理,在一个大目标下制定无数个小目标;
    2. 对任务进行排序,将任务分为四个模块: 重要而紧急的 急但不重要的 重要但不紧急的 不重要又不紧急的
    3. 将每个模块中的任务安排到合适的时间,分配的原则: 重要性、紧急性和自己的精力情况相匹配
  1. 沟通能力
    1. 将“自己想表达的意思准确的传达给受众” -有观点
    2. 更关键的要得到对方的理解和认同
    3. 培养
      1. 横向关联:了解听众的背景知识,找到合适的呈现方式,“图、表等”
      2. 深度探索:拓展眼界,磨练分析能力,形成独特的观点
      3. 构建冲突或张力
      4. 选择一个观点深入
    4. 学习《脱不花的沟通课》、《非暴力沟通》、《关键对话》
  1. 价值挖掘的能力
    1. 学会发掘别人的优势(构建个人的信息图谱)
      1. 某个方面谁最出色的?
      2. 他是什么性格的人?
      3. 他的性格适合做什么事情?
      4. 他擅长什么?
      5. 他是我可以建立长期关系的人吗?
    2. 学会发掘自己的优势
      1. 建立自己的优势,优势点,我能给别人提供什么?
      2. 在适当的场合展示自己的优势

十五、迷茫怎么办?调整心态找准发展轨迹

  1. 眼光放远
    1. 处于过渡阶段:承前启后
    2. 太多选择或者太多不确定因素
    3. 对问题做长远的分析和考量,着眼于长期的规划做出选择,避免陷入眼下的迷茫和纠结
  1. 发现自我
    1. 放飞自我
    2. 安静的环境和舒缓的节奏:跳出负面情绪
    3. 整理思绪:全部写出来
    4. 找到一个放飞自己心灵的环境从而更好的发现自我,剥离出问题的本质,听从自己的内心
  1. 把眼界放宽
    1. 读史书和传记: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2. 从别人的故事里获得启发、鼓励
    3. 主动接受这些名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丰富眼界
  1. 宽容自己,尝试调试
    1. 宽容自己的不完美和迷茫
    2. 正视问题,不要陷在迷茫里自怨自艾,不可自拔
    3. 思考:
      1. 在现在的任务上花费的精力真的足够了吗?
      2. 真的不可能再继续下去了吗?
      3. 要不再努力一把?、
    4. 尝试和调整
      1. 每天先花20%的时间去了解新的领域
      2. 跨领域合作的思维:让原有经验成为新的优势
      3. 往前走一走或者往旁边走一走

十六、情绪管理

  1. 焦虑的产生
    1. “到底应该怎么办?”——焦虑、无措的表现
    2. 对自己能力不够确定:
      1. 任务太难,或者是结果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逃离“失败”
    3. 焦虑的根源是不自信,过度的焦虑让我们陷入负面的怪圈
  1. 接受自己,也接受失败
    1. 接受自己能力有限,并因此有可能失败的事实
    2. 将目光从焦虑的事情上暂时转移
    3. 在还没有发现更好的解决方案之前,试试看
  1. 培养小习惯
    1. 培养能够带来成就感的小习惯,建立持续的自信来抵抗焦虑情绪
    2. 抽时间沐浴阳光;阴雨天气注意调整情绪
    3. 避免熬夜带来的情绪波动:手机定时关机睡前阅读
    4. 锻炼:简单拉伸慢跑游泳登山……
  1. 在过程中剖析、调整、激励
    1. 将令你焦虑的任务看作是一次冒险
    2. 与其一直焦虑,不如直接开始行动
    3. 在过程中专注问题,忘掉焦虑,发现事实,选择道路

十七、补全短板:提升自学能力

  1. 二八定律
    1. 80%的提升——取决于你20%的努力
    2. 剩下的那80%的努力——基本的、重复的内容上
    3. 真正用于提升、尝试新知识的时间——只有20%
  1. 学会运用思考帽
    1. 六顶“思考帽”:将思考的内容分成六个部分,一个部分一个部分思考
  1. 提升峰值和终值体验
    1. 峰值:在这件事中体验到的最佳感受 ——避免极端负面的峰值
    2. 终值:这件事结束时你的感受 ——主动创造出积极的终值体验
    3. 创造积极的峰值和终值,欺骗大脑,让大脑下一次还愿意做这件事
  1. 用自我驱动打破2-8定律
    1. 摒弃“菜齐了才能下锅”的思维模式
    2. 从D1开始,完成任务的第一步和雏形,了解需要培养的能力
    3. 主动拓展思维,和他人沟通
    4. 学会舍弃:牺牲不重要的事,牺牲闲暇时间

十八、持续精进

  1. 将行动具象化
    1. 将抽象的计划具体到行动的步骤,在行动中获得切实的体验感
    2. 抽象的方法在实际的例子中具体化
    3. 具体化的激励:产生触动的语言、振奋的想法
    4. 行为具体化——让行为变得具有仪式感:任务日历
  1. 获得反馈的执行
    1. 执行过程中的意外和突发状况——“计划赶不上变化” 审视:任务的外部环境、任务的内部完成度、任务执行者自身的情况
    2. 执行者无法正确获得执行的反馈,或者说不能反馈做出正确的分析-不能在之后的执行中做出调整。
    3. 如何获得反馈
      1. 自我评价,以人为镜
      2. 从别人的成功或者失败的故事中获得反馈

十九、终身学习:T型知识储备,成为领域人才

  1. T型知识储备
    1. T的一竖:对于领域的知识有纵向深入,代表知识的深度
    2. T的一横:了解其他更多领域,代表知识的广度
  1. 交替学习,组合成块
    1. 培养创造力,多多接触不同领域的知识
    2. 不同领域的知识打包成块-“工具接口”
      1. 输入,这块知识可以针对什么场景?
      2. 运行,“我如何运用它”
      3. 输出,告诉你什么?得出什么结论?结论可以用于什么其他知识块的输入么?
  1. 重视关键节点
    1. 知识体系:
      1. 由A到B,由B到C,C才能到D,宛如一条长线
      2. 长链上的知识节点,就是关键节点
        1. 请教这个领域的专业人士,确定并掌握关键节点
  1. 学会使用路标思维
    1. 通过对知识的抽象,把学过的东西变成一个个路标,为以后的学习建立方向
      1. 总结已经学过的知识,抽象出背后的原理
      2. 更快捷的思考
      3. 让思维有迹可循,容易调转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