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红漫-行为经济学
00 分钟
2023-10-13
2024-3-11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如何面对不确定性?从了解自己的行为开始

  1. 传统经济学所有一切的推演的论断、分析方法以及它相关的策略建议统统都是基于一个重要的前提,参与经济活动的人都是“理性人”。
  1. “理性人”的理解分为两层:
    1. 个人
      1. 获知所有有价值的信息(做这个选择判断)
      2. 明确的量化判断标准(基于全面的信息)
      3. 依据标准(判断)进行准确的决策
    2. 群体
      1. 不仅你是理性的和你交易讨论的人都是理性的
      2. 我是理性的,你是理性的,你知道我是理性的,我知道你是理性的,我们都是理性的
      3. 理性的标准同a
  1. 现实社会的经济活动更像于行为经济学。
  1. 学习行为经济学更能让我们了解自己,避免自己做出非理性行为。

传统经济学的困局,行为经济学的兴起

 
对于行为经济学贡献非常大的几位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传统经济学与行为经济学的区别
传统:理性人、绝对化,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
行为:非理性人、相对化
notion image
行为对传统的三个挑战
  1. 有限的理性
  1. 有限的自我控制
  1. 有限的利己主义
 

如何解释金融交易中的行为经济学

投资我们都想要高收益低风险,风险的定义什么?
p2p
peer to peer lending即个人对个人,又称点对点网络借款。是一种将小额资金聚集起来借贷给有资金需求人群的一种民间小额借贷模式。
什么是风险?
波动?夏普指数是否合理?
夏普指数是一个可以同时对收益与风险加以综合考虑的三大经典指标之一。目的是计算投资组合每承受一单位总风险会产生多少的超额报酬。
损失?
短暂性损失?
永久性损失?
牛顿效应
先是小资金尝试,赚着赚着利润就变成了信心然后加大资金量,忽然来了一次亏损,结果抹掉了前面所有的盈利
金融市场会放大我们行为偏差中的非理性部分
1.金融市场的诱惑力更大 2.股票市场很难总结出有效地规律 3.在金融市场投资未来所导致的非理性行为 4.金融市场充满了奇迹 5.信息繁杂导致谣言满天飞 6.金融市场出现偏差不会被及时修正

锚定效应 第一印象的重要性

锚定效应指的是人们在对某人或某事做出判断时,容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的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人们的思想固定在某处。这就是一种认知偏见。人们在做决策的时候会过分依赖之前被提供的信息碎片,在自己脑海中形成“锚”不自觉地以它作为参考值。
投资中的几种锚定效应
  • 第一:数字锚定
    • 价格、指数
    • 根据价格、或者指数第一次或者阶段性买卖的时候会先入为主设定一个锚,后续的交易都会参考该锚
    • 我们经常以成本价格作为锚,忽视了公司的基本面的变化,或者投资的逻辑发生了变化。
  • 第二:观点锚定
    • 各种题材、概念、板块
      • 例如白马股
        • 业绩稳定
        • 现金流稳定
        • ROE较高
        • 分红好
        当通过概念认定了一些股票公司的时候,会认为公司一直符合这个概念标准,但是公司基本面是会变化的。
  • 第三:理念锚定
    • 形成一些错误的理念。
      • 比如:A股中听消息、看政策
为什么会形成这种锚定
  1. 偷懒
    1. 不去深入分析,把过去的情况作为一个锚
  1. 自我否定很难
如何解决锚定效应,产生的偏差
  1. 经验与知识的积累
    1. 多去学习、多体验、多研究、多思考
  1. 勤劳起来
    1. 不能懒惰,逼迫自己多思考,想想对立面,不要想当然,推演,
  1. 换位思考
    1. 比如自己账户中的股票10块跌倒了8块,不要受到10块锚的影响,换位思考,如果你现在看到识别人的账户8块钱买的这个股票,是看跌还是看涨,是持有还是卖出。
  1. 读懂自己
    1. 自己懂什么?自己的认知圈子能力圈大小在哪里,边界在哪,在自己的能力圈内进行投资
    2. 自己的优缺点,反思,反思,投资真的是再和自己做投资
  1. 更好的了解投资标的
    1. 投资的公司的未来

代表性偏差 追涨杀跌有多可怕

  1. 代表性偏差(Representativeness bias): 投资者将事物划分为有代表性特征的几类,然后根据已有的模式制定决策思维过程。在对事物进行评价时,会过分强调这几类的重要性,而忽略其它事物,并习惯用大样本中的小样本去判断整个大样本。
    1. 盲人摸象。
      线性思维。
      地域特征。
  1. 代表性偏差在我们生活中大多数情况下是对的,简单思维往往是对的
  1. 大数定理和小数陷阱(小数定理)
    1. 大数定律是由瑞士数学家雅各布·伯努利提出来并验证的,它的核心逻辑是说当随机事件发生的次数足够多时,发生的频率才会趋近于预期的概率。随机抛硬币理论上正面和反面出现的次数应该是一样多(正反面的预期概率均为 50%),也就是一半正面一半反面。所以上抛十次应该是五次正面、五次反面。
      1. notion image
        从这个统计图中你会发现,在最开始的几百次里,抛硬币的概率波动是非常大的,也就是说有的时候连续若干次都会正面或者连续若干次都会反面。到后面随着次数的增多,正面和反面的概率才越来越各自趋向于 50%。 所以看了这个图你可能就理解了,为什么我们在去抛硬币的时候,虽然每次抛出正反面的概率应该各是 50%,但是我们抛 10 次却不一定是 5 次正面、5 次反面——因为我们抛硬币的次数不够多,最后反映出来的结果也并不够客观。换句话说,你看到的结果都是各种偶然的极端情况。
    2. 小数定律是科学家阿莫斯·特沃斯基等人在研究“赌徒谬误”时做出的一个总结,我把它叫做“小数陷阱”。
      1. 就拿轮盘赌来讲,虽然前面轮盘转出几轮“大”了,但其实后面每一次转出来“小”的概率还是不变的 50%,也就是说每次的事件其实和上一次的事件是独立且随机的,并不是前面都是“大”,后面开“小”的概率就会高。
        我们的大数定律里面最重要的是“大数”,也就是说你得出现足够多的次数,才能够趋近于它的期望概率。
        这个大数要求非常大,所以一般的赌徒都没有赌到足够多的时候就已经输成穷光蛋了,并且一个人也不可能不间断地几百个小时看一台赌博机的趋势。
        赌场其实是在利用大数定律赚钱,一般的赌博机都会被设计成为 51% 比 49% 的这种预期概率,赌场其实只多赢 2%,而你却会输 100%。 这也就是为什么赌场乐于提供各种免费的好东西,去吸引源源不断的客户。因为在赌场里某些赌徒可能偶尔赚钱,但从整体的趋势来讲,所以只要赌博机不断地转动下去,赌场都是稳赚不赔的。
  1. 解决代表性偏差
    1. 谨慎对待单一原因得出来的结论,对于一个事物的分析建议要多元化,多角度去分析
    2. 事物的发展是动态的,切忌用静态角度进行问题分析
    3. 不要将少部分现象运用到整体

过度自信 傲慢与偏见的始作俑者

  1. 人们对中等概率的事件,容易产生过低的估计;而对于90%以上的概率事件,则认为一定会发生。-丹尼尔卡尼曼
  1. 过度自信在投资中会产生哪些影响?
    1. 过度交易。包括交易过于频繁、交易金额过大以及未计算风险即入仓等。
      1. notion image
    2. 控制错觉认为自己对于事情的结果有控制力,但实际上他们通常并非真的有这种控制能力。会错误的将成功的因素归结为自身,将失败的因素归结为他人,把运气或者大趋势当作了自己的能力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3. 证实偏差投资者在很多时候是很顽固的。当你的头脑中已经形成了某个预设立场或当你倾向于得到某种结果时,就更容易在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偏离“公平”。
    4. 【下棋】提升自信对规则单一,方法固定的事情作用较大。【股市】提升自信而对复杂多变,无法掌控的事情作用较小。
  1. 过度自信的价值与意义
    1. 自信本身有意义
    2. 对于人类社会社会有帮助,【企业家】过度自信,促使自己的同时,有助于社会进步
  1. 避免过渡自信产生的影响
    1. 适度自信,试着接受不同的声音
    2. 对风险存在敬畏之心
    3. 要有足够的耐心

损失厌恶 沉没成本的陷阱

  1. “损失厌恶":指人们对于同样数量收益和损失的时候,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活动。
  1. 处置效应:投资人在处置股票时,倾向卖出赚钱的股票继续持有赔钱的股票,也就是所谓的“处置效应”。
  1. 短视效应:不太愿意接受短期波动带来的涨跌,视股市如赌场,仿佛在追求“一夜定输赢”的放手搏。
  1. 保守效应:太过于在乎短期的收益,也会在做资产配置时过于保守,喜欢把钱存在银行、货币基金等,而不愿意去尝试股票或股票型基金等。
  1. 如何解决损失厌恶带来的投资偏差
    1. 对自己选择的投资品有清晰的认知。
    2. 要认识到下跌,甚至大跌,是资本市场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3. 制定完整的投资计划,在做任何交易的时候都要指定计划
      1. 为什么要买。 标的
      2. 价格足够便宜了嘛? 价格
      3. 分次、分时买入。 买入时机
      4. 下跌的时候,判断底层逻辑是否改变,分散加仓或者止损
      5. 止盈线,止损线?
      6. 有耐心

有限注意力 专注度决定了我们的判断

  1. 专心做事的能力是有限的
  1. 分散会减少有价值的注意力
  1. 信息茧房:在信息传播中,因公众自身的信息需求并非全方位的,公众只注意自己选择的东西和使自己愉悦的通讯领域,久而久之,会将自身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
  1. 有限注意力普遍存在,反复强化达到目的
  1. 投资中有限注意力的影响
    1. 坏消息应该在什么时候公布
      1. 假期开始的前一天
      2. 利好消息应该在交易日公布
    2. 每个月发布的宏观数据
      1. CPI消费者物价指数
      2. PPI生产价格指数
      3. CPI上升,PPI下降,下游工业生产公司赚钱,物价高,生产成本材料低
      4. CPI不变,或下降,PPI上升,下游工业生产公司不抓钱,物价低,生产成本材料高
  1. 合理分配注意力有助于投资
  1. 如何解决有限注意力的影响
    1. 投资是否要分散
      1. 要分散,规避过渡押注带来的风险
      2. 更要有限分散,有限注意力决定不能过渡分散
      3. 观察池 ≤ 15家
      4. 最终购买 5-6家
    2. 不要盲目追逐热点
    3. 投资遵循简单的第一性原理
      1. 投资公司→ 投资逻辑→ 具体的判断标准 → 是否投资
      2. 例如科技公司,投入研发的成本占比
    4. 先淘汰大部分公司,再集中筛选其余公司
 

以小博大 彩票都有一种神奇的魔力

  1. 较少的成本->冒险和投机的手段→ 较大的回报
  1. 以小博大:
    1. 博的是看待事物的战略性眼光
    2. 关键性的机会
    3. 而不是赌一时之运气
  1. 投资中如何进行以小博大
    1.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 投机是负和博弈,投资是正和博弈 ?
      • 本利分离原则,投资最低标准是保本
      • 风险可控原则
       
  1. 如何解决以小博大的问题
    1. 承认赚钱是很慢的
    2. 正确的以小博大
      1. 认真预测未来趋势和成功概率
        1. 当最坏的情况发生时,依然有策略和应对方法,这个是冒险的最基本前提。
      2. 巧妙运用杆杆和组合的方式
        1. 组合投资能够有效对冲市场波动与风险
      3. 学会及时止损
 

禀赋效应 人倾向于喜欢拥有的东西

  1. 禀赋效应:当一个人一旦拥有某样物品,那么他对该物品价值的评估要比未拥有之前大大提高。
  1. 与损失厌恶有相通的地方:人们面对同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认为损失更加令也切难以忍受。 当我拥有他的时候就会因为禀赋效应更加珍惜。
  1. 常见的案例
    1. 资源禀赋-国家层面
    2. 七天无理由退货
      1. 打上【七天无理由退货】的商品,销量同比增加了30%以上,而退货率也不足10%,还免去了许多处理纠纷产生的时间和人力成本。
  1. 投资中的禀赋效应影响
    1. 因为人们在决策过程中对利害的权衡是不对等的。
    2. 投资策略执行和及时纠错
    3. 运气当作实力
      1. 美化自己的实力,上涨盈利归功于自己的投资能力
      2. 股票上涨的原因多种多样:政策层面、行业发展、企业基本面,综合的看找到真正上涨的原因
    4. 对他人的意见产生偏差
      1. 股民情绪易随股票波动
      2. 股民因为自己持股而对别人意见产生偏见
  1. 形成禀赋效应的原因
    1. 损失厌恶:当人们要失去一样东西的时候,痛苦的程度要大于拥有它时的两倍。
    2. 习惯性依赖心理,
      1. 沉没成本是指已发生或承诺、无法回收的成本支出,如因失误造成的不可收回的投资。沉没成本是一种历史成本,对现有决策而言是不可控成本,不会影响当前行为或未来决策。从这个意义上说,在投资决策时理性的决策者应排除沉没成本的干扰。
  1. 避免禀赋效应带来的影响
    1. 避免先入为主
      1. 理性角度去思考,去读书
      2. 不断坚持,鉴定认知
      3. 正反两方面评价标的
      4. 执行当中制定原则
        1. 五年都要
          1.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2. 知行合一
      1. 做少量但是比较重要的操作。比如定期复盘,不要天天盯盘。
    3. 严格遵守投资规则
 

近因效应 老朋友的新面貌

  1. 近因效应:最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最近印象)[发生在关系比较近的人身上]外向的人容易受近因效应的影响
    1. 情侣吵架
      新官上任三把火
      让下属形成认知,实现管理目标
  1. 首因效应: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更大。(第一印象)[没有联系和沟通时(陌生人,久未联系的人之间),首因效应所产生的影响比较大]保守的人容易受首因效应的影响
  1. 这两个效应在人身上都是同时存在的,只是发生的场合和频率不同
  1. 投资中的近因效应和首因效应
    1. 近因效应:三根阳线改变信仰在投资中尤其是股市投资中近因效应对人们的影响要远超过首因效应
      1. 追热点,太重视当下结果急于求成步调反而容易会产生混乱
      2. 两个三年原则:观察未来三年的确定性回报三年是A股市场重要的周期做好三年的投资准备
  1. 投资中如何正确看待近因效应和首因效应
    1.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新的热点可以小试牛刀,拿个小部分资金去做一个观察仓
    2. 学会钝感力,三思而后行,不着急,慢慢做决策,慢慢反馈。投资是长期反人性的行为。
    3. 认清市场规律

杀死繁忙 专注少数且高质量的行为

  1. 频繁操作:不良的投资习惯
    1. 这是不是你:一周两次投资交易;一周两次以上投资交易
  1. 为什么股市赚钱难?
    1. 多次交易没办法保证持续赚钱
    2. 每次交易不可能百分百赚钱
    3. 亏钱比赚钱容易
  1. 二八定律
    1. 20%股票赚取80%受益
  1. 头号非理性杀手:频繁操作
    1. 追涨杀跌:追涨容易被高位套牢;杀跌容易被行情打脸
    2. 频繁换股:不理智,不理性;好奇心驱使自己
    3. 分散投资:盲目购买多只股票
  1. “追涨”的策略
    1. 选出相对历史行情被低话的个股
    2. 盲目看涨购买不可取
    3. 关注资金流向的指标
  1. 杀跌”的原因
    1. 股票下跌理论上是因为不被大家看好
    2. 实际上是因为主力的退出
    3. 股票可能还在上涨甚至还会有利好消息
      notion image
  1. 内心有贪念
    1. 为什么自己的股票不天天涨停?
    2. 对热点缺乏判断力
    3. 被瞬息万变的热点牵看鼻子走
  1. 分散投资的实质
    1. 根据不同的经济周期调整配比,配比的股票一定要能相互抵消风险的能力
10.长期注意与频繁操作的区别
  1. 情绪影响方面
    1. “长期主义
      1. 长期持有” 长期持有”
      2. 不是行为是结果
      3. 长期持有”是价值理念
      4. 做价值投资的基本分析
    2. “频繁操作
      1. 涨了:因为高兴取出零钱
      2. 跌了:因为恐惧斩仓出局
      3. 情绪波动
  1. 交易成本方面
    1. 长期主义
      1. 相对来看有很大优势
    2. 频繁操作
      1. 大幅增加交易成本
      2. 降低自己的收益率
  1. 盈利概率方面
    1. “长期主义”
      1. 在投资预判的情况下,时间越长成功概率越高
    2. 频繁操作
      1. 择时,越是短线不确定性越高
  1. 长期持有
    1. 大大降低择时所带来的困扰
    2. 最好的投资是投资自己,投资知识
12.为什么要专注少数且高质量的投资?
  1.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1. 二八定律,20%的决定决定80%的收益和效果
  1. 好的投资标的也很有限
  1. 巴菲特眼中的投资标的
    1. 有卓越的公司管理人
    2. 有强大的市场竞争优势
    3. 公司有定价权
    4. 不需要额外资本投入
    5. 具有明显的品牌价值

面对选择 只做大概率事件的投资

  1. "生活中最重要的问题绝大部分其实只是概率问题”拉普拉斯(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
  1. 概率:是指一个事件重复发生时,某种潜在结果发生的频率。
  1. 概率的三要素:依据,(过去历史中重复出现的数据。)数据,非必然发生
  1. 投资就是一场概率学的游戏
大概率事件获取超额收益
超额收益
[超额收益]→ 2%
沪深300 → 10%
本人 → 12%
投资行为
  1. 打新股
    1. 公司申请上市被批准后,首次公开募股简称IPO,个人或投资机构网上或网下申购这部分新股股权,称为打新股或者新股申购;
    2. 2019年A股打新年1化收益率 达到19.4%, 2019年创业板打新年化收益率 达到10%以上
  1. 增强型指数型基金
    1. 将大部分资产按照基准指数权重配置之外,对成份股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在紧密跟踪基准指数的同时获得高于基准的收益
    2. 例如:80%沪深300 + 20%主动调整
  1. 低买高卖
    1. 均值回归理论
    2. 指数是不可能完蛋的.
推荐一本书《常识的力量》
成功的投资,其实就是用常识去投资。
投资大概率事件的策略
  1. 逻辑自恰
    1. 从最初的研究、买八并持有某只股票,到最后的卖出,都形成严格的逻辑自洽,否则很容易进行矛盾的操作
    2. 补充小知识
      1. ROE大幅上涨的三种模式
        1. 茅台模式,沃尔玛模式,银行或地产模式
  1. 回测合格
    1. 一次成功的策略需要反复的推导才能真正悟到其中精华.
3.符合历史趋势
notion image
价格是围绕价值进行上下波动的,均值回归。

羊群效应 如何避免从众心理

  1. 经济学里经常用“羊群效应”来描述经济个体的从众跟风心理。羊群是一种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冲右撞,但一旦有一只领头羊动起来,其他的羊也会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顾前面可能有狼或者不远处有更好的草。因此,“羊群效应”就是比喻人都有一种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很容易导致盲从,而盲从往往会陷入骗局或遭到失败。
  1. 羊群效应产生的原因是
    1. 人是群居动物
    2. 人本身喜欢模仿
    3. 中庸之道的影响
  1. 羊群效应对投资带来的影响
    1. 盲目的相信某些人
    2. 模仿导致决策错误
    3. 追随趋势后放大波动
  1. 理性的羊群效应
    1. 确认趋势的实在性
    2. 对趋势中个案的分辨
  1. 如何避免
    1. 宁愿不做,不愿做错
      1. 赚钱的机会有很多
      2. 人这辈子只能赚到自己认知范围之内的钱
    2. 明确心理账户
    3. 牛市中的从中效应会更加明显
      1. 可以看一下周围的投资朋友的情况,反向指标

去弱留强, 断舍离的投资智慧

  1. 马太效应:
    1. 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圣经马太福音》
    2. 强者愈发强
  1. 小知识: VC投资(Venture即“风险投资,PE投资(PrivateCapital)Equity)即“私募股权投资”
  1. 马太效应在投资中的影响
    1. 财富自动倾斜于更强的企业和个人。
    2. 强弱分化已经扩散到A股很多角落
    3. 头牌效应在公募基金圈.
  1. 马太效应与均值回归效应对比
    1. 马太效应
      1. 短期
      2. 后-阶段
      3. 基本面+故事
      4. 趋势投资者
    2. 均值回归
      1. 长期
      2. 前一阶段
      3. 基本面+信仰
      4. 价值投资者
  1. 指导我们的行动
    1. 最好的投资就是投资我们自己
    2. 从当下开始,注重原始资本的积累
    3. 找到一个机会床头,获得持续性窗口
 

心理账户: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1. 心理账户:人们根据资金来源和用途等因素对资金进行心理上的归类。一般而言,由于人们对形式的偏好,导致他们会将同样的风险(或收益)记入不同的心理账户,因此,他们在不同的情况下面对相同的风险(收益)时,就会有不同的表现。
    1. 除了荷包这种实际账户外,在人的头脑里还存在着另一种心理账户。人们会把在现实中客观等价的支出或收益在心理上划分到不同的账户中。比如,我们会把工资划归到靠辛苦劳动、日积月累下来的“勤劳致富”账户中;把年终奖视为一种额外的恩赐,放到“奖励”账户中;而把买彩票赢来的钱,放到“天上掉下的馅饼”账户中。
    2. 对于“勤劳致富”账户里的钱,我们会精打细算,谨慎支出。而对“奖励”账户里的钱,我们就会抱着更轻松的态度花费掉,比如买一些平日舍不得买的衣服,作为送给自己的新年礼物等。“天上掉下的馅饼”账户里的钱就最不经用了。通常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型。想想那些中了头彩的人,不论平日多么的节俭,一旦中了500万,也会立马变得豪情万丈,义薄云天。这时的他们通常会有一些善举,比如捐出一部分给贫困儿童。这就是心理账户在起作用。
    3. 实际上,绝大多数的人都会受到心理账户的影响,因此总是以不同的态度对待等值的钱财,并做出不同的决策行为。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一万块的工资,一万块的年终奖和一万块的中彩票并没有金额数量上的区别,可是普通人却对这三者做出了不同的消费决策。心理账户有三种情形:一是将各期的收入或者各种不同方式的收入分在不同的账户中,不能相互填补;二是将不同来源的收入做不同的消费倾向;第三种情形是用不同的态度来对待不同数量的收入。
    4.  
  1. 心理账户会过度放大投资回报
    1. 注重组合,而不是单看某一个的涨跌(不要做隔离)
  1. 如何解决心理账户的影响
    1. 打破心理账户
    2. 根据需求制定心理账户
    3. 坚决打破心理账户

能力圈的坚守,加固,突破

  1. 我们的注意力,时间,精力,能力都是有限度的.
  1. 价值投资的四大基石
    1. 能力圈
      1. 投资人需要的是对选定的企业进行正确评估的能力
      2. 针对目标公司分析
        1. notion image
      3. 一个人的能力圈最多能够分析吃透≤10家公司
      4. 只做自己能力圈范围内的投资,你所了解的行业,围绕自己最熟悉的领域进行投资,坚持在边界中投资.
      5. 所選定是指,你不需要成為每家公司的專家,只需要能估你能力圍内的公司。能力圈的大小不是關鍵,重要的是要清楚它的界。能力圈不是無法改變的,你的現有知識決定了你的能力圈圍,有些域需要更多的專業知識來估,想要大能力圈,就需要不提高專業知識、投資能力等,就算現在你對某些域仍然一知半解但只要多做瞭解多學習,就能建立起對那些领域有用的知識,進而大能力圈。
      6. 三大要素
        1. 找到边界
        2. 坚守边界
          1. 如何深入了解公司
            1. notion image
        3. 加固并突破边界
          1. 能力圈不是無法改變的,你的現有知識決定了你的能力圈圍,有些域需要更多的專業知識來估,想要大能力圈,就需要不提高專業知識、投資能力等,就算現在你對某些域仍然一知半解但只要多做瞭解多學習,就能建立起對那些领域有用的知識,進而大能力圈。
          2. 拓展能力圈,赚钱的机会会更多
          3. 拓展能力圈是一件有难度的事情
          4. 拓展能力圈的思路(学习)
            1. 深入了解你所投资的企业
            2. 寻找并分析相同类型的企业(横向:同类型,纵向:产业链)
            3. 认真记录下你的知识
            4. 和志趣相投的人(专家)多交流
    2. 股权投资
    3. 安全边际
    4. 市场先生

市场先生,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1. 市场先生是一群人,大多数市场中的投资者[那些被市场情绪感染的投资者]
  1. 懂得如何从市场先生手里占到便宜,市场先生可被利用
  1. 市场失去理性的原因
    1. 人不可能做到绝对理性
    2. 人在不理性时仍认为自已是理性的
    3. 投资品根本不存在判断其价值的客观评估标准
      1. notion image
  1. 如何避免成为市场先生呢?
    1. 未知+恐慌导致我们成为市场先生,人是趋利避害的,未知放大恐慌
    2. 解决未知:具备常识思维
    3. 解决恐慌:排除恐慌因素
    4. 坚持只做能力圈范围内的事
    5. 沉稳应对市场情绪

从行为经济学角度看泡沫的背后

  1. 泡沫的规律
    1. 泡沫永远客观存在
    2. 身处在泡沫中的人不自知
  1. 推动泡沫存在的因素
    1. 新颖的食物和概念创造泡沫
    2. 泡沫的产生一定和钱有关系,流动性比较好
    3. “羊群效应”跟风人数众多
  1. 股市形成泡沫
    1. 稀缺性
    2. 新概念
    3. 资金流充足

相对论的真相 人们总是爱比较

  1. 人是社会性动物,主观或者客观的去比较
  1. 比较决定了幸福感
  1. 长期无法改变的比较结果对心理的影响逐步淡化;不断变化的比较内容使人更加激进甚至失去幸福感
  1. 如何解决比较带来的幸福感缺失?
    1. 主动避开比较
    2. 自暴自弃
    3. 以长周期思考问题
  1. 如何应对比较带来的负面影响?
    1. 不从细节着手,从宏观着手
    2. 理解价值投资者对于波动的定位
    3. 自我迭代,和昨天的自己比,和一个月之前的自己比

神经经济学 遗传与环境的博弈